阅读记录

第4章 黑手[2/2页]

功盖三分国 阳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袁绍折了颜良文丑,只要战局相持下去,他还是能够耗死曹操的吧?
      事实也确实,袁绍还有百多万石军粮之时,曹操的军粮却早已告罄。但偏偏这时,袁绍身边的重要谋士之一,许攸连夜奔走了曹操,并为曹操指引了袁绍屯粮的地方。
      于是,乌巢的一把大火,袁绍百万粮草尽成灰烬,也是袁绍覆灭的开端。
      这一连串的事情,看起来似乎没有毛病。
      但以阴谋家的眼光来看,却是不然。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许攸为何在关键时刻,弃有大势的袁绍,而投奔败局已现的曹操?
      若没有许攸的倒戈,官渡之战,曹操必败无疑!
      后世的砖家叫兽分析,这是袁绍身边的几大谋士撕逼的结果。
      试问,许攸、田丰、郭图等人,既然身为袁绍身边的重要谋士,平日里再怎么撕逼,在关键时刻,难道不知道保持克制?
      非要逼得许攸投奔曹操?
      他们可是与袁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只是,这幕后黑手,不让袁绍吞并曹操的目的何在?
      ……
      再说赤壁之战。
      自官渡之战后,曹操便成了北方霸主,又趁着刘表病亡,虎吞荆襄。
      此刻,曹操拥大军几近百万,地盘更是达到了大汉的八个州,粮草辎重不计其数,麾下更是谋士如云,战将如雨,比之当初的袁绍还要强大十分。
      反观孙刘联军。
      刘备是刚刚从新野败退的残军,关张赵虽在,又添了军师“诸葛亮”,却是兵不过三两千。即便算上驻守江夏的刘琦部,刘备的势力也不到三万人。
      孙权虽坐拥江东六郡,还有长江天险为阻隔,其尽起大军却也不足十万。
      如是,孙刘联军相加,也不过十二三万人罢了。
      不说以十二三万兵马,如何敌得过曹操的百万大军,就是江东六郡的钱粮,又怎么能与曹操的八州财赋比拼消耗?
      按说,曹操横扫江东,应该是不在话下的。
      但结果却是,曹操却偏偏被周瑜的一把大火,给烧得折戟于赤壁!
      什么骄兵必败,什么诈降,那都是扯淡!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就是以弱胜强的,难道就不会提防在赤壁之战走袁绍的老路?
      即便曹操一时半会儿的想不到,他身边的那几位谋士,难不成也想不到?
      是曹操被人蒙蔽了心智,变得狂妄自大?
      还是他身边也有人,是幕后黑手的布下的棋子?
      ……
      夷陵之战,刘备水陆共进,大军七十五万,沿着长江顺势而下,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江东溃不成军,就连曹魏都被吓得胆战心惊,不敢在背后扯刘备的后腿。
      刘备如此大势,却被陆逊的一把大火,给烧了七百里连营。
      这一把大火,蜀汉的七十五万大军,尽成灰飞不说,就连蜀汉皇帝刘备都驾崩于白帝城。
      这又是典型的以弱胜强!
      话说,刘备经历过官渡之战,也经历过赤壁之战,见证了两次以弱胜强,难道他就没有防备,被江东以弱胜强的么?
      如果刘备有所防备的话,为何还会被江东军以弱胜强?
      演义中记载,后世所谓的砖家叫兽也分析,这是因为酷暑天热,蜀军都躲在密林中避暑,这才给了陆逊火烧连营的机会。
      在这时的诸葛亮分析看来,这也是扯淡!
      酷暑天热是不错,但密林之中,貌似也都是青枝绿叶的吧?
      在没有提前布下火油和引火之物的前提下,谁能仅凭千百簇火苗,就点燃一座座山林的?
      即便是后世的森林防火,也是在秋冬两季。
      春夏两季,密林之中,潮气很重,青枝绿叶是很难被点燃的。
      当然,如果提前布下火油等引火之物,却是没有问题的。
      但问题是,陆逊是如何做到,在遍布蜀军的密林中,人不知鬼不觉的布下引火之物的?
      陆逊肯定做不到,何况还是七百里连营。
      如此看来,唯有修士出手,不仅能点燃春夏两季的密林,还能一下子就火烧七百里连营!
      只是,修士如此扰乱大势,只怕所受到的反噬也不轻,身死魂灭,这是肯定的。
      但是,谁会这么做呢?
      这幕后黑手,为了阻止刘备吞并江东,居然连修士须得承受的反噬都不顾了!
      ……
      这三大战役,如果单独来看,都是以弱胜强的经典。
      但结合到一起,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合理来。
      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弱胜强之后,居然不引敌人之鉴为戒,反而在赤壁之战被人以弱胜强。
      刘备经历过两次以弱胜强的大战,居然也没有引以为戒,夷陵之战,被孙吴以弱胜强。
      现在看来,这就是幕后黑手的操作!
      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阻止有人统一天下。
      或者说,阻止有人提前统一天下!

第4章 黑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