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政治斗争中,敌对双方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叔父马日磾这是要痛打落水狗啊马超只能在心底感叹了,当然这种事情目前还用不着马超操心,马超现在对家族最大的帮助就是顺利的长大。
那边马日磾和蔡邕两人低声交谈起来,这边蔡琰却对马超的师承大感兴趣。22ff
蔡琰好奇的道“君侯早年师从‘玄德先生习文,又得令尊传授兵书战策,不知何时又入得张天师门下?奴家听闻张天师得其父‘天师张道陵真传乃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不知张天师可真有传闻中的种种神奇之处吗?”
“天师传我武艺尚在家父之前,光和四年关中瘟疫肆虐,超在家中无事,自造蹬车一部”马超把早年与张天师相识、相处的事情娓娓道来
马超一番话说的蔡琰心神向往“张天师果真是神仙中人,君侯能得天师看重,幼年游历天下,真叫奴家羡慕”
“法大贤乃儒学大家,张天师是道家宗师,君侯师从二贤,不知偏重哪家学说?君侯于太学中说地圆似乎与两家学说又不大相同!”
“儒家、道家我知其大概却并不精通,族叔德衡乃墨家弟子,天赋极高,超受其影响不小,然而要说起治国之道我更重‘管子”第一次说起自己的政治学术理念,马超不得不慎重。
“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相传是春秋时期名相管仲的著作,现今流传的是由前朝刘向编定的。”
蔡琰不愧是才女,马超刚说出‘管子蔡琰立即将其来历内容说的清楚明白。
“管仲乃是法家,重法治: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俵也”
“意指:‘法乃衡量人们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规范,强调了“法”的存在和公平”
“管仲注重经济和农耕,反对空谈。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曰‘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正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超拍案赞叹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先富则国自强”
“奴家闻,君侯创造纸、印刷、蹬车,此三者工坊地不过百亩,然却雇佣人口二三千,右扶风、京兆尹更有数万采矿、冶铁、伐木者依靠马家工坊生存”蔡琰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按佐史每年薪俸九十六斛米,折合钱九千六百。而马家工坊之普通熟练工匠月俸一贯,年俸钱万二千技艺精湛之工匠,薪俸更是数倍普通工匠。雒阳城中技艺优良之工匠月俸钱五百,马家工坊工匠收入不但远超其他地方技艺高超之工匠,更是超过了一般官府佐吏。君侯这等做法是心存‘达则兼济天下之儒家之道?还是‘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之管子法家之道?”
“道家?儒家?法家?何必拘泥于行何道?”马超端坐席上,正容说道“何必固守道统?达者为师岂非大道?超以为,儒法之争可以休矣!小姐以为如何?”
蔡琰也正容道“请君侯详述治国之道!”
马超捧起案上香茗轻轻一抿,双目空明,如有所思,仰头看向空中,缓缓说道“超以为,治国之道首重者有三:一曰‘政治制度汉初行郡县夹杂分封制,七王之乱后郡国渐衰,武帝又行推恩令,郡国只余其名,权力收归朝廷。因之我大汉基本承袭秦制,行郡县三公九卿制。前汉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政,为文官长;太尉主军,为武官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朝政。光武中兴以来,三公为太尉,司空,司马。“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权利的削弱,代之而来的是“尚书台”和六曹机构权利大增。朝廷官吏分省官、宫官、外官三大系统。内官、外朝由此区分,而在宫廷之中,皇帝日常起居的
117治国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