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区域称省中,因此内宫官员中又有宫官与省官的区分。在皇帝身边执役者是为宦官,省中的宦者均隶属黄门令管辖。省内禁卫亦由宦官但任。”
      “明、章之后多为少主继位,权归天子母家,外戚为大将军之惯例就此沿袭至今。而少主渐长欲夺回权柄,必依仗内朝宦官铲除外戚,如此宦官便得势,宦官因自身之劣势,权力难以至巅峰,是以便大肆搜略,扶持子弟门人,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于是身为外朝官员品质高洁的士大夫们誓要剪除宦官,内朝、外朝斗争剧烈,而外朝官员往往斗不过凭持少主的宦官,是以便联合新任外戚,诛除宦官,之后又是外戚主政,少主当朝依仗宦官如此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朝政荒废,天下鼎沸,民众困苦。”
      “二曰学术思想,汉初行黄老无为之治与民休息,天下大治,此为一利,然却有诸侯王作乱,匈奴犯境,此为一害;至武帝‘霸王道杂用之‘儒表法里成为汉家制度沿袭至今;光武中兴以来,重经学尚气节‘风化之美为历代之最此为一利;然重经学之关东相与重武功之关西将渐渐不和,至党锢之祸后更有决裂之势,此为一害。此势不予纠正或将酿成巨祸。”
      “三曰社会经济,汉初田多人少,分发田亩耕者有其田人人安居乐业,户口大增,天下繁荣;武帝击匈奴行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策,此策使得朝廷广开财源,增加赋税,有雄厚的财力来支持长期战争,从而开疆拓土,安定边疆,此为一利;然而,官营盐铁、酒榷、均输策的实行,使天下大量财富集中于大官员、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天下间官吏“行奸卖平”而“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使得社会基础的中小地主、商人、庶民日趋贫困,此为一害。”
      “武帝末年又与民休息后现‘昭宣中兴之象,至光武中兴再行惠民之策,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然而桓帝以来征伐羌人、天灾人祸不断,朝廷倾轧日重,人民愈加困苦,于是有张角‘黄巾之乱”
      “纵观天下大势,治理之道,安定之策,看似先定政治制度,再行学术思想,而后治社会经济;实则祸乱之象却先显社会经济崩溃,经济奔溃则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则揭竿而起;社会秩序崩溃则庶民寒门晋身之道阻塞,晋身之道阻塞则委身从贼,读书人从贼则引发学术思想变革,学术思想变革则如蚁穴溃长堤,从而整个政治制度崩溃天下大乱”
      “超不才,既无力撼动百年长存之政治制度亦难以改变根深蒂固的经学入仕思想,便试想从社会经济入手,或能有一二所得,至不济亦能改变乡里人民之艰苦生计。如此而已!如此而已啊!”
      马超一番治国之道说起来人人皆知,整个大汉有见识的人物都知道大汉的症结在何处,但是正如马超所言,很遗憾这个朝廷上下人人都明白的事理,却无人能够改变。
      马超一番话说完,不但蔡琰连马日磾和蔡邕也陷入了沉思中,堂上四人都在思考着,大汉该何去何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过了许久,蔡琰素手轻调,弹起了一曲轻快的琴曲,气氛才慢慢的恢复过来,一曲弹罢,蔡琰又请马超写下今晚吟的几首诗,马超将‘渌水‘赛下行‘出塞一一写下,马超的正楷字体又引起了书法大师蔡邕的注意,终于几人的话题转移到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逸闻趣事上来。
      虽说琴棋书画马超不敢太过参与讨论,但靠着强闻博记诗词歌赋还能凑活,至于逸闻趣事嘛,这算是马超最拿手的。
      说起来马超虽是年龄最小的,但是他读过书,游历过,打过仗,会发明创造,有超越时代的理论见解和信息量,所以见闻经历却是四人中最多的,马超随便说点新鲜事物就够三人好奇半天了,随便讲个笑话就让人忍俊不禁了。
      期间马超也起身离席,到了堂下与耳房招呼马朗、马远、清风、明月、春树、秋霜、成崖、林耀、何梵、叶告吃喝以免冷落手下人,这不仅仅是笼络人心也是马超本身平等亲和的作风。
      在其乐融融的的氛围中蔡府的宴席直至深夜方才结束。
      a
      a

117治国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