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因为要纳吉在祖庙进行,所以要派人将写有蔡琰名字、生辰八字的帛书送回茂陵,占卜之后再行下一礼。
马超顺便也写了几封书信,分别送给父亲马腾、母亲吴氏、贾申、兄长马兴、好友孟达、法正以及凉州军中的熟人,庞德、张绣、赵云和张辽、高顺,还有蒲元和族叔马钧。
给其他人的书信只是说说近况叙叙旧,给父亲马腾和族叔马钧的书信则是重点,不但讲述了与蔡家联姻顺利的事情,也讲了朝堂上和赵忠的瓜葛,马超特别提出了制造四轮马车的想法。
关于四轮马车的制造方法,马超以前跟马钧讨论过,技术上基本不存在障碍,但是马超和贾申都认为在蹬车风头正劲的时候不宜推出四轮马车。
现在马超认为时机成熟了,一来蹬车的热潮已经缓和下来了,马家的‘同轨车厂需要退出新厂品来继续引领潮流了;二来马超认为自己得罪了赵忠,虽然赵忠个死太监现在还没有还击报复自己,但是以赵忠的小人品性,绝不会就此忍气吞声的。
所以马超想造出四轮马车,献给天子,以天子喜好奇淫技巧的脾性,必然能博取天子更多的好感,这样一来赵忠想报复自己的话,就会忌惮自己的靠山当今天子对马超的喜爱,从而将马超自身的安全隐患减到最小程度。
所以,马超想请叔父马钧带几个精干弟子来雒阳帮助他制造四轮马车。
书信寄出后,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马钧就带着六名弟子从扶风赶到了雒阳,随行的还有嗅到商机的贾申,而此时充做信使的杨延龄和马朗还在茂陵老家等吉日占卜呢。
在马钧这样的额技术狂人眼里,天大的事情都比不上发明创造来的有趣,一到雒阳的马钧跟马超寒暄一阵,又去马日磾家里跟族兄打了个招呼就迫不及待的拉着马超投入了四轮马车的研制之中。
当然在寄出书信之后马钧到来之前那半个月里马超也没闲着,马超在这段时间里画好了四轮马车的图纸。
当然四轮马车其实也没什么好研究的,与二轮马车相比除了前轮转向装置之外没什么技术上的不同。
马超采用的是最容易实现,最成熟,也是最简单的技术,马超的风格理念就是这样,最简单最好用的才是最好的。
马超研制的四轮马车,四个车轮分开制作,四根轮轴是实心铁轴,两个前轮圆心中间加了轴承,轮轴穿过轴承可以很顺畅的转动,这样有别于传统二轮马车的一根长木轴贯穿两个车轮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车轴更加耐用,车轮更换维修更加方便。
而两个后轮则不同,与前轮相比少了中间的轴承,实心的铁轴跟轮子是一个整体,这是为了加装刹车。
前后两根车轴套是两根中空的钢管,将轮子插进两根轴套中,就有了前后两对轮轴装置,前轮轮轴尽头和轴套上两端各打有一个通孔,对好位置用一根销钉穿过轮轴和轴套就可以将两者连接以防止车轮滑出轴套。
而后轮则少了这个连接的销钉,后轮轴轴套也略大,在后轮轮轴前端加装一个轴承,轴承用挡圈固定位置,装进轴套中,这样既实现了转动平稳又不会打滑,最主要的是方便刹车。
最重要的前轮转向装置是:在前轮轴套上方平行的位置加装一个车轮二分之一大小的轮状圆盘,圆盘中间是一个轴承圆盘和车轴套用两根质量极好的弧形钢板上下扣在一起,用螺丝锁紧,在弧形钢板的中间位置还第次叠加了几层长短不一的钢板以保证钢板的耐用度,这样两组‘车桥装置既能其连接作用,也能起到减震作用,保证了乘坐的舒适度,这样前轮底架就完成了。
前轮底架完成之后,后轮底架就更加简单了,在后轮组轴套上同样的加装两组‘车桥再在轴套上连接一组三角架一样的装置前端再加装一个一个车轮二分之一大小的轮状圆盘圆盘中间是一跟向下凸出的带轴承的实心轴。
然后把后轮底架上向下凸出的实心轴穿进轴承中,这样整车的底架就完成了,这样前轮就可以左右自由转向了,同时由于转向装置上有限位装置,所以限制了车轮回转太大的角度。
这样前轮双轮可以沿着车架垂直线方向同时左右转动四十五度,由马匹牵引沿着道路方向或者是驭手控制缰绳驾驭马匹灵活转弯前行。
底架做好之后,只要把做好的车厢加装在后车桥和前转向装置上,再在后轮两轮轴上加上可以用脚踩就抱死两后轮的机械刹车后,大汉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四轮马车就成功了。
a
a
118四轮马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