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渐行渐远“三月三”[1/2页]

逝水东流不复还 大耳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月三”,原本是传统庙会,后来演变成物资交流节,鼎盛时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时值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当时人们生活水平很低,物质相当匮乏,商品供不应求。“三月三”物资交流满足了人们的购物需要,为商品流通、互通有无作出过很大贡献,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使原本以祭祀为主的传统庙会逐步演变成以生活日用品及农村生产资料为主的物资交流大会。!
      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流通领域日趋成熟,“三月三”物资交流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三月三”不仅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阻碍了经济的提升、城市的升级以及给城市的管理带来困难,甚至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为此2005年3月下旬,江都市城管局、工商局、公安局和建设局联合发出。
      转眼又到交流节期间,在江都城区停办“三月三”物资交流节二周年之际,农村未停办的乡镇物资交流大会情况如何呢?
      笔者今天下午回江都途经高徐交流节时特别注意观察,相比以前,参加物资交流大会的经营者及消费者明显减少,显得清冷,以前那种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复存在。随着各种类型的超市向农村延伸,农民购买生活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十分便利,随时随处都能买到,再也不会出现象过去那样,非要在物资交流节上才能购买到的现象。交流节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小商小贩的生意不如买小吃的吃香。除了看热闹、凑热闹的,大多数人实际上缘于一种怀旧情结,或者说只是一种习惯而已。而这种原有的生活习惯还不能一下子被完全改变和打破。比如人们用这一天交朋会友,这实际上是一种民风民俗,而要彻底改变这种习惯,相信还要很长时间的消化过程。
      笔者了解到,目前农村此类活动是由民间经纪人牵头承包组织商贩,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举办的。政府不直接参与主办,不再投入人力、财力,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及协助安全保卫,确保活动的顺利举行。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江都城区的“三月三”,早已被花卉经贸旅游节所取代,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时代的脚步挡也挡不住,不是想留就能留住的。笔者建议,怀旧的人们不妨到农村看一看,利用节假日去乡镇赶赶交流,寻觅寻觅往日的情怀和过去的生活,一定会有别样的心情和意外的收获。
      大耳郎旧话重提,有话要说——
      一
      今年春天我们这儿有点冷,而且雨水多。差不多和云南干旱的情况相反。
      雨水多也不好,不仅影响人们出行,也影响人的情绪。
      昨天中午走在街上,听到这样两句一问一答。
      “后天三月三。”
      “是吗?”
      是的,又是一年“三月三”。前几天还想起,怎么能够忘记?
      “现在三月三没意思!”
      再看对话的行人,立在雨中,一脸惆怅。
      怅然所失,还是若有所思?
      二
      明天是“三月三”,后天是江都市第八届花卉节,今年花卉节在农历三月初四。
      自江都1986年灯会发生踩踏事件后,历届“父母官”都非常谨慎,吸取血的教训,注重传统节日的安全,并且有意识地淡化传统节日的气氛。后来,为了进一步引导民众传统节日的心理情结,展示江都新形象,就有了现在的花卉节。
      关于废除“三月三”,举办花卉节,民间呼声很大。
      现摘取大耳郎扬州晚报博客里的几则评论。
      sanlg发表评论:非常留恋,那人挤人的场面。每年,都有好多乡下亲戚来串门,好开心的节日!
      haihuangke发表评论:某些人一厢情愿主导出来的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长久不了的!
      dqzxcks发表评论:今天去看花卉节开幕式,沿路所有路口都有警察把守,不让老百姓接近,老百姓只能在沿途路边上看看呼啸而过的车子。偶无语!
      jdzxly发表评论:庙会仅是物资交流吗它更是一种文化。
      s
      g6869565发表评论:物资交流大会本就是伪庙会,如今我们连伪庙会都不要了。真是落得个天地茫茫真干净。
      sadgi
      l26发表评论:三月三取消了,挺遗憾

渐行渐远“三月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