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章 齐国的"绥靖"迷局:不战而亡背后的软骨病[2/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梦34;:军备废弛的恶果
     齐国四十年不打仗,后果有多严重?临淄城里的百姓连弓箭都不会拉,军队里的将领全是后胜的亲信。反观秦国,年年练兵,兵器更新换代,连弩的射程比齐国强了一倍。
     更要命的是,齐国放弃了34;合纵34;的传统。当年齐威王、齐宣王时期,齐国牵头组织过多次抗秦联盟。可现在呢?秦国攻打赵国,齐国隔岸观火;燕国求援,齐国闭门不纳。这就像邻居家着火,自己不帮忙就算了,还把水桶藏起来。
     四、不战而降的荒诞:最后时刻的麻木
     公元前221年,秦军突然调转矛头,直扑齐国。齐王建这才慌了神,可军队久疏战阵,根本组织不起有效抵抗。更讽刺的是,后胜劝他:34;大王降秦,秦王必封您万户侯!34;
     齐王建开城投降时,秦国食言而肥,把他流放到共地(今甘肃泾川),扔在一片松树林里活活饿死。齐国百姓编了首民谣:34;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34;意思是,害死齐王的,不就是那些吃里扒外的34;客卿34;吗?
     结语:绥靖主义的破产
     齐国的灭亡,给后世提了个醒:在弱肉强食的世道里,靠34;绥靖34;换和平,无异于与虎谋皮。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齐国看似聪明,实则愚蠢——它既不敢得罪秦国,又不愿帮助五国,最后成了孤家寡人。
     就像老辈人说的:34;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34;齐国四十年不修武备,不结盟友,把命运寄托在敌人的34;善意34;上,焉有不亡之理?这事儿也给今天的人提个醒:和平不是求来的,而是靠实力挣来的。当你放弃抗争的勇气,就等于主动把脖子伸进绞索。
    喜欢。
  

第49章 齐国的"绥靖"迷局:不战而亡背后的软骨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