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侯惇:拔矢啖睛的铁血元勋
(一)少年猛将的血色开端
东汉延熹七年(164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的街头突然炸开了锅。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手握长剑,脚下躺着个呻吟的成年人,周围百姓吓得纷纷避让。这少年正是夏侯惇,只因对方侮辱他的老师,便当场拔剑相向。野史《魏略》绘声绘色地记载:34;惇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34;(裴松之注引《魏略》)十四岁杀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惊天动地的狠角色,而这只是夏侯惇传奇人生的序章。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与曹操是同乡。他家祖上据说和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有点渊源,但到他这辈早已家道中落。不过夏侯惇有个特点——天生神力。十几岁时就能拉开百斤强弓,同龄人中无人能及。当地豪族见他勇武,便常常邀他参与围猎,结果每次都是夏侯惇斩获最多,有时甚至能徒手搏杀野猪,渐渐得了个34;谯县小项羽34;的外号。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在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夏侯惇带着千余宾客子弟前来投奔,成了曹操最早的军事班底。《三国志》记载:34;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34;(《三国志·魏书九》)此时的夏侯惇不过二十五岁,却已是曹操麾下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有趣的是,野史称夏侯惇投奔曹操时,曾发生过一件趣事:他带来的队伍里有个士兵偷吃了军粮,夏侯惇二话不说,当众将其杖毙,连曹操都感叹:34;元让治军,真有古名将之风!34;
(二)濮阳城下的悍勇悲歌
兴平元年(194年),濮阳之战爆发。此时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双方在濮阳城下展开拉锯。吕布麾下有个叫曹性的将领,擅长射箭,早就盯上了冲锋在前的夏侯惇。某天混战中,曹性暗中张弓搭箭,一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接下来的一幕,成了三国史上最血腥的传奇。《魏略》记载:34;惇左目为流矢所中,惇拔矢,啖(dàn,生吃)其睛,曰:39;父精母血,不可弃也!39;34;(裴松之注引《魏略》)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夏侯惇拔出箭矢,把眼睛生吞下去,还说3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浪费34;。这场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但更惊人的是,他吞下眼睛后,竟挥舞长枪再次冲入敌阵,吓得曹性拨马就逃。
正史《三国志》的记载则相对简略:34;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34;(《三国志·魏书九》)虽然没有34;拔矢啖睛34;的细节,但从34;伤左目34;到后来被称为34;盲夏侯34;,足以证明伤势之重。有意思的是,夏侯惇从此变得格外忌讳别人提及他的左眼。野史说有次他照镜子,看到自己的独眼形象,气得把镜子摔在地上,可见这道伤疤对他的影响之深。
(三)屯田先锋的文治武功
建安三年(198年),夏侯惇伤愈后,曹操并没有让他继续冲锋陷阵,而是委以重任——主持陈留、济阴两地的屯田事务。这看似是34;明升暗降34;,实则是曹操的一番苦心。当时官渡之战在即,粮草供应是大问题,而夏侯惇虽然勇猛,但左眼失明后确实不适合再担任前线主将。
没想到夏侯惇搞屯田也是把好手。他亲自带人勘察水源,设计出34;背水为阵,且耕且战34;的军屯模式。《三国志》记载:34;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34;(《三国志·魏书九》)这段话里的34;陂34;(bēi,池塘)是关键,夏侯惇带人截断太寿水,修筑池塘,解决了灌溉问题,还带头背土劳作,激励将士耕种,最终让当地百姓受益匪浅。
更绝的是,夏侯惇在屯田区实行34;兵民合一34;制度: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这样既保证了粮食产量,又不耽误军事训练。官渡之战时,曹操之所以能与袁绍长期对峙,夏侯惇的屯田功不可没。曹操曾私下对荀彧说:34;元让虽伤一目,然其治民屯田,胜过十万雄兵。34;
(四)君臣相知的特殊恩荣
夏侯惇与曹操的关系,绝非普通君臣可比。《三国志》记载:34;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34;(《三国志·魏书九》)翻译过来就是:曹操驻军摩陂时,经常让夏侯惇与自己同乘一辆车,对他特别亲近看重,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这是其他将领都没有的待遇。
这种信任到了什么程度呢?野史记载,有次曹操患头风病,疼得彻夜难眠,只有夏侯惇在身边时,他才能稍微入睡。还有一次,夏侯惇喝醉了酒,误闯了曹操的卧室,曹操不仅没怪罪,还让人给他盖上被子,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可惜同年四月,夏侯惇就病逝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薄葬,墓中只放了一副盔甲和一卷兵书。曹丕亲自素服发丧,追谥他为忠侯,并下令:34;夏侯惇功高盖世,当配享太祖庙庭。34;这是曹魏武将的最高荣誉,整个三国时期,能享此殊荣的也不过数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夏侯渊:虎步关右的突击大师
(一)千里奔袭的战术奇才
建安十九年(214年),陇西地区的羌人部落突然收到消息:曹魏大将夏侯渊正率骑兵赶来,距离他们的城池只有百里之遥。羌人首领哈哈大笑:34;从长安到这里有千里之遥,夏侯渊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过来!34;谁知第二天清晨,城楼上的哨兵就惊恐地大喊:34;曹军到了!34;
第1章 夏侯双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