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卷首语:曹魏铁骑马踏天下[1/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汉末黄巾的烽火燎原而起,各路英雄豪杰并起于草莽之间,最终在中原大地上杀出一片天地的,非曹魏莫属。提起曹魏政权,人们常说34;挟天子以令诸侯34;的权谋,却往往忽略了支撑起这片江山的铁血脊梁——那些在沙场上横刀立马、为曹魏南征北战的武将们。从官渡之战的烈焰到祁山北伐的烽烟,从34;五子良将34;的赫赫威名到34;宗室八虎骑34;的忠勇无双,他们用鲜血和刀剑,在三国的历史长卷上刻下了属于曹魏的赫赫武功。
     一、乱世烽烟起,猛将如云生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陈留郡己吾县的校场上,旌旗猎猎,金鼓震天。一个名叫曹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将台上,看着麾下刚刚募集的五千士兵。他或许不会想到,这支最初由宗族子弟和乡勇组成的队伍里,将会走出日后威震天下的名将。就在这一年,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带着千余宾客前来投奔,成为曹操最早的军事班底。野史记载,夏侯惇十四岁时,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竟当场拔剑将那人斩杀,这份悍勇之气,从少年时便已显露。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的战场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在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关键时刻,一个身材不高却异常勇猛的将领,带着部下硬是冲破了袁军的防线,斩杀了袁绍的部将淳于琼。此人便是乐进,《三国志》中记载他34;每战先登34;,是曹魏诸将中冲锋陷阵最积极的一个。而在另一侧,张辽正率领着他的34;先登死士34;,在乱军中左冲右突,其勇毅果敢,让曹操都忍不住赞叹:34;张辽虽古之召虎,何以加之!34;
     若论曹魏武将的代表,34;五子良将34;无疑是绕不开的话题。陈寿在《三国志》中专门为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立传,并评价道:34;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毅重,张合巧变,乐进骁果,徐晃严整,张辽果敢,各以所长,显名当世。34;(《三国志·魏书十七》)这五个人,有的像张辽一样威震逍遥津,以八百人破孙权十万大军;有的像徐晃一样长驱直入,解樊城之围;也有的像于禁一样,晚节不保,留下千古遗憾。他们的命运,如同曹魏政权的缩影,有辉煌,有低谷,有令人扼腕的叹息。
     二、宗室虎骑与外姓良将:铁血洪流的双璧
     在曹魏的武将体系中,宗室将领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被曹操称为34;吾之樊哙34;的夏侯惇,不仅是最早追随曹操的将领,更是曹魏政权的34;定海神针34;。濮阳之战中,他被吕布的部将射穿了左眼,却强忍剧痛,拔下箭矢,将眼睛生吞而下,然后纵马杀回敌阵。这一幕虽然在《三国志》中仅记载为34;伤左目34;,但在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中,则演绎为34;惇拔矢啖睛34;,成为千古流传的铁血传奇。
     与夏侯惇并称34;夏侯双璧34;的夏侯渊,更是被誉为34;虎步关右34;的突击大师。建安十九年(214年),他督率张合等人平定陇右,兵锋所至,所向无前。曹操曾评价他:34;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34;(《三国志·魏书九》)可惜的是,这位擅长千里奔袭的名将,最终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成就了蜀汉的传奇,也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除了宗室将领,曹魏政权更不缺乏外姓的奇才猛将。典韦和许褚,这两位被曹操称为34;古之恶来34;和34;吾之樊哙34;的贴身护卫,其勇猛程度堪称三国时期的34;双璧3

卷首语:曹魏铁骑马踏天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