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辽:威震江东的34;张八百34;
(一)降将逆袭的传奇开局
建安三年(198年),下邳城破,吕布被捆成粽子押到曹操面前。吕布麾下的将领们或逃或降,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却昂首挺胸,对着曹操怒目而视。此人正是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曹操见他气度不凡,便问:34;卿愿降否?34;张辽呸了一声:34;要杀便杀,何需多问!34;(《三国志·魏书十七》)旁边的刘备赶紧打圆场:34;文远乃忠义之士,明公当赦其罪,收为己用。34;曹操哈哈一笑,亲自为张辽松绑:34;吾知文远忠义,刚才乃戏言耳。34;
这段正史记载的背后,藏着一段野史趣闻:据说张辽被擒时,曾与关羽有过一段对话。关羽对他说:34;文远兄,我知你忠勇,何不归顺明公,共图大业?34;张辽叹了口气:34;非我不降,实乃吕布待我不薄。34;后来曹操亲自劝降,张辽才感念其诚意,归顺曹魏。从此,这位曾先后追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的34;四姓家奴34;,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明主。
张辽归顺曹操后,立刻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张辽与关羽同为先锋,在白马之战中斩杀颜良。《三国志》记载:34;辽与关羽俱为先锋,羽斩良,辽遂破其军。34;(《三国志·魏书十七》)有意思的是,野史称张辽与关羽是同乡,两人早就认识,这次并肩作战,配合得十分默契。
(二)逍遥津的八百破十万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城外的逍遥津畔,一场不可思议的战斗即将上演。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而城中只有张辽、李典、乐进率领的七千守军。众人都认为应该固守待援,张辽却力排众议:34;主公远征张鲁,救兵一时难至。若等敌军合围,我等必败。不如趁其立足未稳,先挫其锐气!34;
于是,张辽连夜挑选了八百名精锐,组成34;先登死士34;。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张辽便披甲持戟,大喊一声:34;跟我来!34;率先冲入孙权的营垒。《三国志》记载:34;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34;(《三国志·魏书十七》)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张辽身披铠甲,手持长戟,率先冲锋,斩杀数十人,斩杀两名将领,大喊自己的名字,冲入营垒,直抵孙权的帅旗之下。
更神奇的是,孙权当时正在帅帐中开会,突然看到张辽杀到,吓得魂飞魄散,赶紧逃到旁边的土坡上。张辽在下面大喊:34;孙权小儿,敢下来一战否?34;孙权吓得不敢动弹,直到吴军反应过来,将张辽团团围住。没想到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带着几十人竟然杀出了重围。刚跑出一段距离,他发现还有部下被困在里面,又翻身杀了回去,把剩下的人全部救了出来。
这场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张辽的八百人把孙权的十万大军杀得人心惶惶。此后吴军围攻合肥十几天,始终无法攻克,只好撤退。撤退时,张辽又率军追击,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民间流传着34;张辽止啼34;的说法——江东的小孩哭闹不止时,父母只要说34;张辽来了34;,小孩就会吓得立刻闭嘴。(裴松之注引《魏略》)
(三)病笃破敌的老将余威
黄初三年(222年),张辽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将,还得了重病。此时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派兵攻打魏国东部边境。魏文帝曹丕对左右说:34;张辽虽病,不可当也,必能制权。34;(《三国志·魏书十七》)于是派张辽与曹休一起率军抵御吴军。
孙权得知张辽来了,非常紧张,对部下说:34;张辽虽病,犹不可当,慎之!34;(《三国志·魏书十七》)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辽虽然生病了,但仍然不可抵挡,大家一定要小心!果然,张辽拖着病体,指挥军队在海陵(今江苏泰州)击败了吴军将领吕范,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可惜的是,这次胜利后不久,张辽就因为病情加重,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去世,时年五十四岁。临终前,他留下遗言:34;辽本是降将,蒙太祖、文帝厚恩,未能报答万一。今病重将死,愿陛下慎用武力,以仁德治天下。34;曹丕得知后,悲痛不已,追谥张辽为刚侯,并让他的儿子得知继承了爵位。
(四)古今名将的历史定位
张辽的一生,从降将到名将,充满了传奇色彩。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道:34;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辽果敢沉稳,有大将之风。34;(《三国志·魏书十七》)尤其是逍遥津之战,张辽以八百人破十万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成为后世兵家学习的典范。
在民间传说中,张辽的形象更加高大。《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忠义两全的名将,与关羽交情深厚,逍遥津之战更是被描写得神乎其神。甚至有野史称,张辽死后,江东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威慑力,还特意建了一座34;张公祠34;,四时祭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当我们走进合肥的逍遥津公园,依然能看到张辽的塑像,他手持长戟,目光坚定,仿佛还在守护着这座城市。正如后人所叹:34;八百壮士破十万,逍遥津上留英名。文远智勇冠三军,曹魏名将第一人。34;
二、乐进:先登之王的攻坚传奇
(一)每战先登的悍将本色
中平元年(184年),
第2章 张辽、乐进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