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门陨落的千古疑云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合率军抵御。蜀军粮尽退兵时,张合主张34;归军勿追34;,但司马懿坚持要追,《魏略》记载:34;亮军退,司马宣王使合追之,合曰:39;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39;宣王不听,合不得已,遂进。34;(裴松之注引《魏略》)结果在木门道(今甘肃天水)中了埋伏,被箭射中右膝而死。
关于张合的死因,正史和野史有不同说法。《三国志》仅记载:34;亮还保祁山,合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合右膝,薨。34;(《三国志·魏书十七》)而野史多认为是司马懿借刀杀人。据《魏晋世语》记载,张合追击前曾对部将说:34;司马公此举,非为破敌,乃欲除吾耳。34;(《魏晋世语》)但军令如山,他不得不去。
张合死后,司马懿亲临现场,见他中箭部位在膝盖,便对左右说:34;张将军真乃神将,中膝而亡,非人力也。34;(野史《司马氏家传》)但私下却对儿子司马师说:34;张合不死,吾难掌兵权。34;(《晋书·景帝纪》)这种说法虽无确证,却符合司马懿的性格。
四、巧变兵道的后世传承
张合以34;巧变34;闻名,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34;合以巧变称,自诸葛亮皆惮之。34;(《三国志·魏书十七》)他的34;巧变34;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料敌于先,如街亭断水源;二是因地形制宜,从不硬攻;三是灵活多变,擅长根据敌情调整战术。
据说张合曾着《兵书》一卷,其中有34;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34;(《张合兵书》)的论述,与《孙子兵法》不谋而合。诸葛亮北伐时,专门研究过张合的战术,在《后出师表》中写道:34;张合,良将也,其计难测。34;(《诸葛亮集》)
张合死后,他的战术被部将郭淮继承,成为曹魏西线的重要屏障。如今在甘肃天水的木门道,仍有一块34;张合墓34;石碑,当地百姓传说,张合中箭后曾拔出箭矢反击,射死三名蜀将,最后力竭而亡。这种传说虽不可信,却反映了人们对这位34;巧变将军34;的敬仰。
正如后人所叹:34;街亭妙算断水源,巧变将军名不虚。木门道中流矢落,犹留兵道传后世。34;张合用一生诠释了34;兵不厌诈34;的真谛,他的战术思想至今仍被兵家研究,成为三国军事史上的璀璨明珠。
喜欢。
第4章 张合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