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章 徐母:乱世孤灯照忠魂[1/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安十三年(208年),许昌城的深巷中,一间青瓦白墙的小院里,一位老妇人正坐在藤椅上缝补衣裳。她鬓发斑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几缕银丝垂在布满皱纹的脸颊旁。浑浊的眼眸透着历经沧桑的沉稳,嘴角的纹路里藏着岁月的故事,一身粗布灰衣洗得发白,却浆(jiāng,用米汤等给衣物上浆,使其变硬挺)得平整妥帖。这便是徐庶之母,一个在正史中未留其名,却在《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里,以忠义之举震撼人心的女性。
     正史《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仅简略提及:34;(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39;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39;遂诣曹公。34;寥寥数语,道尽母子情深与忠孝难全的无奈。而在野史与小说的演绎中,徐母的形象愈发丰满。《许昌遗闻录》记载,她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经史,虽嫁与寒门,却将34;忠义34;二字刻进了骨子里。年轻时的她,也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柳叶眉、丹凤眼,笑起来时眉眼弯弯,街坊邻居都赞她34;既有书卷气,又有烟火情34;。
     曹操为招揽徐庶,派人探得徐母独居许昌,便心生一计。他命人模仿徐母笔迹,修书一封:34;近闻吾儿辅佐刘豫州,吾心甚慰。然吾年事已高,染病卧床,日思吾儿。望速归许昌,以尽孝道。34;(《三国演义》)书信送至新野时,徐庶心急如焚,匆忙向刘备辞行。刘备深知徐庶此去恐难复返,却不忍阻拦其尽孝,只能洒泪而别。
     徐庶快马加鞭赶回许昌,却见母亲端坐在堂中,面色阴沉如水。她望着儿子,突然拍案而起:34;汝读书多年,岂不知忠奸之分?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你弃明主而投奸雄,他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34;(《三国演义》)说罢,她气得浑身颤抖,白发凌乱地散落在肩头。

第13章 徐母:乱世孤灯照忠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