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汝南郡,每月初一的清晨,总会有一辆青布马车缓缓驶入城东市集。车上坐着的,是时年二十余岁的许劭。随着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响,市集里喧闹的叫卖声骤然停歇,贩夫走卒、文人雅士,乃至千里之外赶来的求仕者,都屏息凝神——因为,新一期的“月旦评”即将开场。
许劭,字子将,出身汝南名门望族。他自幼饱读诗书,却对儒家经典中的刻板教条不以为意,反而醉心于品鉴人物。《后汉书》载其“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短短十余字,勾勒出这位品评家的锋芒。许劭与从兄许靖共同主持的“月旦评”,每月对当时的人物、时政进行点评,其评语往往一针见血,且极具预见性,逐渐成为天下士人眼中的“风向标”。
在那个“举孝廉”为主要入仕途径的年代,能否得到许劭的一句褒奖,几乎等同于拿到了仕途的通行证。曾有寒门子弟百里迢迢赶来,只为求许劭一评。若被赞“才堪大用”,不出旬月,便会被各地官府争相征辟;若遭贬为“志大才疏”,则可能终生与仕途无缘。这种影响力,让许劭在汝南的地位堪比郡守,连当地官员上任,都要先登门拜访,以求一句美言。
然而,许劭的品评绝非阿谀奉承。他秉持“褒贬分明”的原则,哪怕面对权贵,也毫不留情。曾有位豪族子弟,带着重金前来,希望许劭能在月旦评中为自己美言。许劭当众将礼金掷出,怒斥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何足挂齿!”此事传开后,求评者再不敢以财帛相诱,反而更敬畏他的公正。
真正让许劭名震天下的,是他对曹操的那句评价。彼时的曹操,不过是洛阳城里一个任侠不羁的青年,虽出身官宦世家,却因祖父曹腾是宦官而饱受歧视。曹操听闻许劭
第5章 慧眼识人许子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