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章 黄巢起义破长安 僖宗逃亡奔蜀地[2/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兵拱卫长安,却因与宦官田令孜不和,被罢官贬斥。田令孜推荐其兄陈敬瑄为西川节度使,准备一旦长安失守,便逃往四川。
     黄巢在洛阳休整三日,便率大军西进,直逼长安的东大门——潼关。唐僖宗命田令孜率神策军前往防守。列位,这神策军本是唐朝的禁军精锐,但此时的神策军多是长安富家子弟,平日只知吃喝玩乐,从未上过战场,听闻要去潼关打仗,吓得抱头痛哭,竟有人用重金雇佣乞丐代战。
     黄巢大军抵达潼关城下,但见: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百万大军列阵关外,号炮震天,喊杀声直上云霄。
     黄巢立马阵前,亲自擂鼓助威,起义军士气大振,发起猛攻。唐军守将张承范率军拼死抵抗,无奈寡不敌众,加之神策军临阵脱逃,潼关很快被攻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城内顿时大乱。唐僖宗带着田令孜等少数宦官,以及妃嫔、亲王,在神策军残部的护卫下,仓皇逃离长安,直奔四川而去。临行前,僖宗望着巍峨的宫殿,不禁泪如雨下,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策马西奔。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初五,黄巢率领起义军,浩浩荡荡进入长安。长安百姓夹道观看,只见起义军:
     头戴黄巾,身穿赭衣。队伍整齐,纪律严明。
     黄巢乘坐金色肩舆,在众将的簇拥下,缓缓驶入城门。他见百姓们面带恐惧,便下令:“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百姓们这才放下心来,纷纷欢呼万岁。
     黄巢进入长安后,住在大明宫含元殿,命人打扫宫室,安抚百姓。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正月,黄巢在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他下令:“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全部罢免,四品以下留用。”又派人搜捕唐朝宗室和官员,处死了宰相豆卢瑑、崔沆等顽固分子。
     黄巢称帝后,大封功臣:以尚让、赵璋为宰相,孟楷、盖洪为尚书左、右仆射,皮日休为翰林学士。他还下令释放奴婢,减免赋税,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但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固的后方,进入长安后,又没有及时追击逃亡的唐僖宗,给了唐朝喘息的机会。
     唐僖宗逃到四川成都后,一面命各地节度使率军勤王,一面联络沙陀族首领李克用,许以高官厚禄,让他率军镇压起义军。李克用率领数万沙陀骑兵,战斗力极强,成为起义军的劲敌。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军在凤翔、同州等地击败起义军,收复了一些失地。次年正月,李克用率沙陀军抵达长安附近,与起义军展开激战。黄巢派尚让、赵璋等将领迎击,却被李克用杀得大败,起义军伤亡惨重。
     四月,唐军各路兵马会师,围攻长安。黄巢见大势已去,只得率军撤出长安,向东转移。起义军离开长安时,百姓们夹道相送,不少人加入队伍,跟随黄巢东行。但在撤退途中,起义军多次遭到唐军追击,实力逐渐削弱。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率军退到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被唐军包围。黄巢见突围无望,仰天长叹:“我黄巢本想推翻暴政,救民于水火,不想落得如此下场!”说罢,拔剑自刎,时年六十五岁。至此,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宣告失败。
     列位看官,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此后,唐朝名存实亡,藩镇割据更加严重,最终被宣武节度使朱温所灭。
     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它提出的“平均”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和财富的渴望。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它动摇了唐朝的统治根基,为五代十国的乱世拉开了序幕。
     正是:
     赤眉黄巾起关东,百万义兵撼唐宫。
     冲天一怒惊天地,留得悲歌万世雄。
    喜欢。
  

第25章 黄巢起义破长安 僖宗逃亡奔蜀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