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郑元和,虽衣衫破烂,却气度不凡,便上前问道:“公子可会唱挽歌?若能胜过东肆,必有重谢。”郑元和正愁无计,便答应下来。
轮到西肆表演,郑元和整了整衣襟,走到台前,开口唱了一曲《蒿里》,声音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直唱得围观者潸然泪下,连东肆的歌者也自愧不如。西肆掌柜大喜,收留了郑元和,让他专唱挽歌,每日可得钱米。
郑元和在丧葬铺一住数月,因他嗓音出众,唱挽歌竟唱出了名,人称“挽歌郎”。一日,他随丧葬队伍出城送葬,恰逢父亲郑北海因公来到长安,在途中遇见。郑北海见那挽歌郎虽落魄,却依稀是自己儿子,便上前细看,果然是郑元和!
郑北海见儿子沦为挽歌郎,气得浑身发抖,喝道:“你这逆子!我让你来京应试,你却流落风尘,如今又做这等卑贱之事,有何脸面见我?”说罢,命仆从将郑元和按在地上,用马鞭狠狠抽打,直打得他皮开肉绽,昏死过去。郑北海余怒未消,竟将他弃在荒野,扬长而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是郑元和命不该绝,苏醒后被路过的乞丐救起,但他伤势严重,又无钱医治,不久便全身生疮,臭气熏天,只能趴在地上,以手代步,在街头乞讨。每日里,他爬至鸣珂曲附近,希望能再见李娃一面。
一日,李娃乘车外出,忽闻路边有乞丐呻吟,声音似曾相识。她掀开车帘一看,见那乞丐形容枯槁,满身脓疮,正是郑元和!李娃大惊失色,泪流满面,急忙下车,将郑元和扶入车内,对车夫道:“回我住处!”
回到家中,李娃对鸨母道:“此乃妾身昔日相好,因遭变故沦落至此,妾身愿以千金为赎身费,从此与他相依为命。”鸨母见她意志坚决,又得了重金,便答应了。李娃将郑元和接入内室,亲自为他清洗伤口,喂药喂食。
李娃见郑元和身体渐愈,便对他说:“郎君本是名门之后,却因妾身沦落至此,妾身罪莫大焉。如今郎君当重振精神,发奋读书,以图前程。”郑元和羞愧难当,点头应允。
李娃为他在僻静处租了宅院,买来书籍,每日亲自监督他读书。见他倦怠,便劝道:“郎君若不努力,何以洗雪前耻?何以报答父恩?”郑元和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图强,昼夜苦读。李娃则亲自为他打理生活,不让他有丝毫分心。
如此过了两年,郑元和学业大进,李娃道:“郎君学业已成,可以应试了。”郑元和果然不负所望,一举考中进士,授成都府参军之职。临行前,李娃道:“今郎君功成名就,当回乡祭祖,另娶名门闺秀,妾身乃风尘女子,不敢再误郎君。”
郑元和流泪道:“若没有娘子相救,哪有我郑元和今日?我此生非你不娶!”他回到荥阳,父亲郑北海见儿子不仅没死,还考中进士,大为愧疚,父子和好。郑北海得知李娃事迹,赞道:“此乃贞烈女子,不可辜负。”
郑元和即刻返回长安,以大礼迎娶李娃。婚后夫妻恩爱,李娃持家有道,郑元和官运亨通,后来做到了礼部侍郎。两人白头偕老,传为千古佳话。
列位看官,这段李娃与郑元和的故事,被中唐文人白行简写成《李娃传》,成为唐代传奇的经典之作。文中李娃虽为妓女,却有侠肝义胆,不仅救郑元和于危难,更助他重振家门,实乃风尘中的奇女子。
这故事道尽了人性的复杂:鸨母的势利,郑父的严苛,郑生的痴迷,李娃的义烈,无不栩栩如生。尤其李娃在郑生落魄时不离不弃,在他功成后欲悄然离去,这份胸襟,连许多名门闺秀也自愧不如。
正是:
烟花巷里有真情,落难公子遇贵人。
李娃仗义助夫婿,留得芳名万古闻。
喜欢。
第27章 郑元和荥阳遇李娃 名妓助郎重振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