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中六年(852年)五月初二,临安县(今浙江杭州临安)钱家祖宅内,接生婆王氏突然尖叫着冲出产房:34;怪事!怪事!夫人生了个黑如炭团的男婴,眼放金光!34;父亲钱宽吓得手一抖,锄头砸在门槛上:34;此乃不祥之兆!34;拎起婴儿便要扔进后院枯井。祖母陈氏哭着抢过孩子:34;我儿命硬,定能留得下!34;遂取名34;婆留34;,意为34;祖母留住34;——这便是日后受封吴越王的钱镠(liú)。《吴越备史》记载其出生时34;红光满室,异香经月不散34;,虽为后世附会,却为这位传奇人物蒙上神秘色彩。
钱镠自幼顽劣异常。十岁时,他与邻村孩童在石镜山玩耍,忽然跃上巨石高呼:34;吾为天下主,尔等当拜!34;群儿嬉笑跪拜,恰被路过的书生李术看见。李术惊谓其母:34;此子骨骼清奇,目有精光,他日必成大业。34;(《十国春秋》)少年钱镠不喜农耕,偏爱在太湖流域贩私盐。他特制一根铁扁担,可挑三百斤盐袋,行走如飞。有次途经临平湖,见水面浮着青石板,单手掀起竟得古剑,剑鞘刻34;武肃34;二字——四十年后,唐廷果然册封他为34;武肃王34;。
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守将王郢叛乱,朝廷征兵平叛。钱镠应募前,母亲陈氏指着他后背刺青(以朱砂刺34;精忠报国34;四字)流泪道:34;儿虽为盐贩,然忠君爱民,方得始终。34;这番话成了钱镠一生信条。入伍后,他在同乡董昌麾下任偏将,因作战时头顶红缨帽,冲锋如烈火,被称为34;红缨钱郎34;。
中和二年(882年),黄巢起义军攻至杭州城下。钱镠率二十亲兵在胥江(钱塘江支流)设伏,令士兵在竹林遍插旌旗,自己率数骑挑战。《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详细记载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34;镠登高望敌,见巢军蚁聚,乃命左右鸣金,伏兵大呼:39;王师十万至矣!39;巢军惊疑,自相践踏,死者万余。34;此战后,钱镠被唐僖宗封为杭州刺史,奠定了割据基础。
景福二年(893年),钱镠整合浙西地方武装,建立34;八都兵34;(临安、余杭等八地乡兵)。他制定《吴越军律》,其中34;临阵怯敌者剜目,扰民者断手足34;的酷法令人胆寒。曾有亲军抢掠民女,部将求情道:34;此乃王侄,乞宽恕。34;钱镠怒喝:34;军法如山,何分亲疏!34;当众将其腰斩,自此八都兵令行禁止。《吴越备史》载,八都兵操练时34;旌旗蔽日,金鼓震天,浙人谓其军容过于唐廷禁军34;。
乾宁三年(896年),钱镠与昔日上司董昌反目。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称帝,钱镠奉唐廷之命讨伐。围城三月,董昌以34;神箭34;(绑硫磺的火箭)守御,钱镠军死伤惨重。关键时刻,钱镠登上会稽山观察,见城中炊烟稀疏,对部将顾全武说:34;董昌粮尽矣!34;遂命人在鉴湖决堤灌城。《旧五代史》记载破城场景:34;水入越州,董昌乘舟欲逃,为钱镠所擒。董昌叹曰:39;吾与公同起微贱,奈何相逼?39;镠答:39;汝僭越称帝,吾为唐臣,岂能容逆?39;34;
开平四年(910年),钱塘江边,钱镠身着铁铠,亲率十万民夫筑塘。当时钱塘江潮势凶猛,《水经注》形容34;涛涌如山,声如雷霆34;,刚筑的堤坝常被冲毁。钱镠命制三千强弩,选善射者列阵江岸,《吴越备史》详细记载34;钱王射潮34;典故:34;镠亲射三矢,大呼:39;潮神听令!吾筑塘卫民,尔敢肆虐?39;潮头竟退避二十里。34;此虽为传说,却反映了百姓对钱镠的神化。
筑塘工程旷世艰难。钱镠发明34;石囤木桩法34;:以竹笼装巨石沉江,再于其上打长桩固定。为解决江底流沙问题,他命人制作34;混江龙34;(重达千斤的铁锚),《十国春秋》载其34;以铁索系锚,沉入江心,用以镇住石囤34;。工程历时六年,自六和塔至艮山门,筑成五十余里石塘。每日五更,钱镠必到工地,亲自担土示范,号34;胥
第8章 钱镠筑塘保吴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