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澶渊城箭射帅旗 寇准力主天子征[2/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末将明日定要第一个登上澶州城头,取下宋主首级!”
     帐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萧绰望着萧挞凛自信的脸,心中却掠过一丝不安。她走到地图前,指着澶州城西北角的一处高地:“挞凛,你看那处土坡,若在此列阵,可俯攻城池。”
     萧挞凛凑近一看,点头道:“太后英明,末将这就去布置。”
     澶州城头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真宗在寇准的搀扶下登上城楼,明黄的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城下的辽军阵列整齐,旌旗如林,一眼望不到边,吓得随行的内侍差点瘫倒。
     “陛下请看,”寇准指着城楼下的宋军,“李继隆将军已将床子弩布置完毕,只等辽军靠近。”
     真宗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数十架巨大的床子弩隐在女墙之后,弩箭长如标枪,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城下的宋军见天子车驾,果然士气大振,纷纷高呼“万岁”,声浪直冲云霄。
     辽军阵中,萧挞凛听到城上的欢呼声,眉头一皱。他催动战马,带着数名亲兵靠近城墙,想看看宋主究竟是何模样。
     “挞凛将军,不可靠近!”后军有人呼喊,但萧挞凛充耳不闻。他胯下的“追风驹”是草原上最好的战马,速度极快,几个起落便冲到了床子弩的射程边缘。
     城楼上,寇准眼尖,猛地拽住真宗:“陛下快躲!那是辽军主帅萧挞凛!”
     真宗吓得脸色煞白,被内侍们簇拥着躲到城垛后。寇准却站在原地不动,大声下令:“李将军!瞄准辽将!放箭!”
     李继隆早已在弩阵后待命,闻言一声令下:“放!”
     数十张床子弩同时发出巨响,弩箭带着破风之声呼啸而出,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萧挞凛正抬头望向城楼,忽见一道寒光扑面而来,他下意识挥刀格挡,却听“咔嚓”一声,厚背大刀竟被弩箭劈断,紧接着剧痛从额头传来——弩箭穿透了他的头盔,直入前额!
     “呃……”萧挞凛闷哼一声,从马上栽倒。辽军见主帅中箭,顿时阵脚大乱,惊呼声响成一片。
     “万岁!万岁!”澶州城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真宗从城垛后探出头,看见辽军仓皇后退,不由长出一口气,瘫坐在地,对寇准说:“寇相……真乃朕的社稷之臣也!”
     寇准望着城下混乱的辽军,脸上却没有笑意。他知道,萧挞凛之死只是暂时挫败了辽军的锐气,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萧挞凛的死讯传到辽营,萧太后恸哭失声。这位纵横沙场的女政治家知道,继续攻城只会徒增伤亡,于是秘密派使者前往宋营议和。
     真宗得知辽人求和,立刻召集群臣商议。王钦若立刻奏道:“陛下,天赐良机!辽人丧师折将,正是议和的好时机,不如……”
     “王大人又想说什么?”寇准冷冷打断,“如今我军占优,正该乘胜追击,收复燕云十六州!”
     真宗看着寇准,又看看王钦若,心中犹豫不决。他想起父亲两次北伐失败的教训,实在不愿再动刀兵。“寇相,”他缓缓道,“连年征战,百姓困苦,若能议和,也是好事。”
     寇准还想再争,却被真宗摆手制止。最终,宋朝派曹利用为使者,前往辽营谈判。临行前,真宗对曹利用说:“每年送些金帛给辽人无妨,只要能罢兵,百万之内都可答应。”
     寇准则将曹利用叫到一边,低声道:“虽有圣旨,但你若答应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头!”
     数日后,曹利用回到澶州,真宗正在用膳,急忙召见。“怎么样?”真宗迫不及待地问,“给了多少?”
     曹利用伸出三根手指。真宗以为是三百万,惊道:“太多了!”
     曹利用忙道:“陛下息怒,是三十万,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真宗长舒一口气,笑道:“太好了,三十万就能换来太平,值得,值得!”
     消息传出,澶州城内一片欢腾。真宗亲自登城,宣布议和成功,宋军山呼万岁。寇准站在城楼上,望着辽军拔营北撤,心中却沉甸甸的。他知道,这“澶渊之盟”虽换来了和平,却也开了岁币求和的先例,为后世埋下了隐患。
     御驾南返的路上,真宗的心情好了许多。他想起在澶州城楼上的惊险一幕,仍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王钦若跟在一旁,低声道:“陛下,寇准此次力主亲征,如今又促成和议,恐怕……”
     真宗沉默不语。他知道寇准功高震主,威望日增,这让他这个天子感到不安。“王爱卿有话直说。”
     王钦若凑近一步,轻声道:“陛下可知,澶州之役,寇准是把陛下当成了‘孤注啊!若辽军破城,陛下岂不是危在旦夕?”
     “孤注一掷?”真宗猛地停下脚步,脸色变得难看。他想起寇准在城楼上那坚定的眼神,想起他说“后退者斩”时的威严,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寒意。
     回到汴京后,真宗对寇准的态度渐渐冷淡。他开始重用王钦若等主张议和的大臣,而寇准则被渐渐排挤出中枢。不久后,寇准被罢去宰相之职,出知陕州。
     而在辽国,萧太后将萧挞凛厚葬,随后开始整顿内政,与宋朝维持了百年的和平。澶州城头的那声弩响,不仅射落了辽军的帅旗,也暂时射散了宋辽之间的战火,为北宋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只是,当后世回望这段历史时,总会想起那个雪夜,寇准在垂拱殿上力排众议,力主天子亲征的场景。他那如铁般的意志,不仅守住了澶州城,更守住了一个王朝的尊严。而那每年三十万的岁币,如同一个沉重的砝码,压在了大宋的天平上,直到百年后,才显出它真正的分量。
    喜欢。
  

第6章 澶渊城箭射帅旗 寇准力主天子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