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又是一张世界地图,白色屏幕背后制作人的意图已经很清楚了,对方不希望华夏内讧,只希望一致对外。
只是对外扩张,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儿。那些外族,打跑一波,又来一波……曹操双手并拳,顶着下颌,缓缓思考着。
刘备双手攥拳,"好不容易争得三分天下,真的要放弃北上吗?还有复活名额,要复活谁呢?"
诸葛亮咳咳一声,"主公,亮想复活名额留着会更加有用。北上与否,不还有一个全息的奖励吗?与曹操、孙权协议好,胜败就在此一举吧,全息之后,再做决定。"
而之前一直默默思考的儒生也把他的答案给了出来:
在下认为,任何一个朝代,想要兴盛,最重要的是礼治代表的社会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持续时间越久,社会越和谐稳定,而这一稳定状态的维持需要通过君主、臣民扮演各自的角色来共同完成,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吾所在的宋朝便是如此。
但礼治的延续也依赖仁君忠臣,纵然礼治再好,遇上昏君奸臣也是无能为力,靖康之耻,吾辈之痛啊!
纵观历史,不讲礼法、不讲礼治的君主,治下很难有盛世,不是"暴君"、便是"昏君",是很难得人心的,这些君王亦是百姓心中希望可以被废黜、被推翻的,所以,从这点来讲,在华夏延续多年、真正不可废黜的其实是礼治,而非君王。礼治在,华夏始终稳定,礼崩乐坏,便是乱世之时。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守礼及其背后的规则,即便是一个平常君主,如文景二帝,亦可以成盛世,不守礼,便是再有才,亦可能有亡国之险
第21章 儒生的惊骇言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