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给他送来了主父偃,一个推恩令,兵不血刃,就把各诸侯的封国越封越小,最终收归国有;他厌烦黄老之学,厌烦太皇太后干政,就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此一个汉武帝,在位之初有"文景"二帝留下的诸多财富(据说国库里铜钱满的),在位之时又有如此之多的人才辅助,再加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如此大汉,怎能不令人向往之。】
【汉武帝的大气魄还体现在其晚年的罪己诏上。武帝好巡游,迷信神仙和方术,先后至嵩山、泰山和琅邪等地封禅,挥霍无度,对农民徭役繁重。自即位起,即以每年国赋三分之一建陵(茂陵)。晚年各地曾爆发小规模的农民起义,社会矛盾激化。再加上方士谗言,太子造反,兵败自杀等矛盾,这种时候,武帝下了罪己诏,将摇摇欲坠的大汉又一次撑住了,给了它一个喘息之机,故武帝之世,不失为鼎盛之世。】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寇可往,吾亦可往!!!"
武帝的这两句话亦成为后世汉人心中的骄傲!】
【不过,功是功,过是过,武帝之过,亦是在于这统一思想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凭心而论,这一举措在当代看不出弊端,在整个封建王朝,要言其弊也为时尚早,因为此举措确确实实功在当代,进一步维护了统治者阶级的利益,但在二千年后的后世看来,此法弊在千秋,晚清之祸亦与之相关!】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则面无表情地看着白色屏幕,内心却有滔天骇浪,"后世儒家究竟有何能耐?吾等的学问无法传承至后世了吗?"
【汉武帝一生功过,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弊非一言两语可以说清,后续会有视频进行单独解说,此处不再深入。】
第22章 第三位帝王 汉人之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