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章 儒将风流羊叔子[2/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仗,分明是在拼34;谁更得人心34;!
     三、灭吴方略:十五年磨一剑的布局
     羊祜在荆州一待就是十五年,表面上岁月静好,实则在暗中筹备灭吴大计。他绘制了详细的长江水文图,标注出东吴每一处军事要塞;又培养了王濬(jùn)等一批水军将领,在巴蜀打造战船。有人笑他34;太谨慎34;,羊祜却意味深长地说:34;伐吴非一日之功,需静待天时。34;(《资治通鉴》载:34;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34;)
     咸宁元年(275年),羊祜上书司马炎,提出着名的《请伐吴疏》。他详细分析了东吴内政腐败、兵力分散等弱点,主张水陆并进,一举灭吴。这份战略规划,几乎成了后来晋军灭吴的行动指南。可惜当时朝中有不少大臣反对,司马炎也犹豫不决,错失了最佳战机。
     四、羊陆之交:超越阵营的传奇羁绊
     在正史和野史的记载中,羊祜与陆抗的34;相爱相杀34;堪称三国末期最浪漫的故事。两人虽各为其主,却彼此敬重。陆抗生病时,羊祜派人送来特效药,众人劝陆抗别吃,陆抗却笑道:34;羊叔子岂会下毒?34;一饮而尽;羊祜打猎时,遇到从东吴地界逃来的猎物,必定送还,还附上字条:34;这是贵军的39;战利品39;,不敢掠美。34;
     更戏剧性的是,有次陆抗派使者拜访羊祜,羊祜问:34;陆将军近来饮酒如何?34;使者答:34;将军嗜酒,不过有节制,从不误事。34;羊祜感慨:34;我与陆抗,可谓39;英雄所见略同39;!34;这番对话,让两国将士都大为震撼——这哪像敌人,分明是知己!
     五、遗策灭吴:死去元知万事空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积劳成疾,不得不返回洛阳。临终前,他向司马炎举荐杜预接替自己。羊祜去世后,荆州百姓罢市痛哭,连东吴将士都为之落泪。襄阳百姓感念其德,在岘(xiàn)山为他立碑,路过的人无不落泪,人称34;堕泪碑34;。
     羊祜死后两年,杜预依照他生前制定的方略,率领晋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东吴就此灭亡。司马炎望着捷报,含泪叹息:34;此羊太傅之功也!34;陈寿在《晋书》中评价:34;羊祜蹈德冲素,思心清远。始基伐木,终成剪商。34;羊祜的一生,完美诠释了34;不战而屈人之兵34;的智慧,他用十五年的隐忍与谋划,为西晋统一立下不世之功。虽未能亲眼见证胜利,但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位儒将的传奇与遗憾。
    喜欢。
  

第49章 儒将风流羊叔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