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章 黄巢起义破长安 僖宗逃亡奔蜀地[1/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烽火照夜长安城,赭衣百万起关东。
     九重宫阙烟尘里,天子仓皇蜀道中。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朝政腐败,到了唐僖宗年间,更是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今日便要讲那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的盐贩子黄巢,如何振臂一呼,聚起百万之众,从齐鲁大地杀向长安,直把那大唐江山搅得地覆天翻。这正是:莫道草民无血性,逼到绝路便为雄!
     话说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大衰,藩镇节度使割据一方,朝廷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到了唐僖宗乾符年间,关东地区(今河南、山东一带)连续数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百姓们吃草根、啃树皮,甚至易子而食,官府却依旧催逼赋税,毫不体恤。当时有首民谣唱道:“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正应了这乱世征兆。
     这黄巢本是盐商出身,生得:
     面如重枣,目若朗星。额宽颐方,髯须如戟。身高八尺有余,膀阔腰圆,手持一柄丈八蛇矛,有万夫不当之勇。
     他不仅武艺高强,还略通文墨,曾赴长安应试进士,却因朝政腐败而落第。回乡路上,他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早已埋下反唐的种子。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率先举起义旗,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以“天补平均”为口号,号召百姓反抗苛政。黄巢听闻,立刻与兄侄黄存、黄揆、黄邺等八人,聚集数千盐帮兄弟响应。他站在曹州城头,振臂高呼:“苛政猛于虎!今岁大旱,官府仍催租逼税,是要逼死我等百姓!我黄巢今日起义,只为替天行道,均平赋税,救万民于水火!”
     附近百姓早已不堪忍受,听闻黄巢起义,纷纷前来投奔,数日之内,队伍便发展到数万人。王仙芝与黄巢合兵一处,转战山东、河南,接连攻克曹州、濮州,声威大震。唐僖宗闻讯,急令天平节度使薛崇率军镇压,却被起义军杀得大败,薛崇战死。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起义军已发展到三十余万人,转战江淮之间,攻克蕲州(今湖北蕲春)。唐僖宗见武力镇压无效,便派宦官前往招降,许以王仙芝左神策军押牙之职。王仙芝本是草莽出身,见朝廷封官,顿时心动,欲接受招安。
     黄巢得知后,勃然大怒,找到王仙芝骂道:“我等起义,是为天下百姓谋活路,你却贪图富贵,想做朝廷的走狗!当初在长垣盟誓时,你说要推翻唐室,如今却背信弃义,有何面目见天下弟兄?”说罢,拔出佩剑,直刺王仙芝。众将士也纷纷指责王仙芝,场面一度混乱。王仙芝见状,不敢接受官职,只得拒绝唐朝招安,但起义军内部已生嫌隙,不久便分兵两路:王仙芝攻荆南,黄巢回师山东。
     同年十一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与唐军决战,兵败被杀,余部投奔黄巢,推黄巢为盟主。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设置官署,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农民政权。他分析形势,认为中原唐军实力较强,便率军南下,渡过长江,进入皖南、浙江、福建等地,一路势如破竹,攻克福州。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率军攻克广州,在此休整军队,扩充势力。他发布檄文,痛斥唐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暴、科举不公等弊端,提出“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的政治主张,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此时起义军已发展到百万之众,黄巢决定北伐,直取长安。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率大军从广州出发,沿湘江北上,攻克潭州(今湖南长沙),又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大败唐军,随后渡过淮河,进入河南。他发布公告:“吾道淮南,逐群盗,非敢犯州县,将入东都,至京师,问罪皇帝耳!”明确表示只诛皇帝,不扰百姓,因此所到之处,州县官吏纷纷望风而降。
     十一月,起义军攻克东都洛阳,唐僖宗闻讯,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宰相卢携建议调泾原、朔方等镇

第25章 黄巢起义破长安 僖宗逃亡奔蜀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