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万亩土地分给百姓;兴修水利,疏浚汴河、五丈河,使漕运畅通无阻。《文献通考》记载,显德三年(956年),汴梁周边的荒地开垦率达七成,粮食产量翻了一番。文化上,他重建国子监,亲自选拔学者校订《礼记》《周易》等经典;还组织编纂《大周通礼》,试图重建社会秩序。
最具争议的是34;灭佛运动34;。显德二年(955年),他下诏拆除寺院三万余所,令六十万僧尼还俗。有人进谏:34;佛祖会降罪。34;柴荣拿起铜佛笑道:34;若佛祖真有灵,为救百姓,降罪于我又何妨?34;(《资治通鉴》)他将佛像熔铸成铜钱,缓解了钱荒,却也在佛教史上留下了34;三武一宗34;灭佛的争议。
显德二年(955年)冬,柴荣将目光投向富庶的南唐。他召集众将,在沙盘上推演:34;南唐虽强,但水军分散在长江沿线。若先取淮南,断其漕运,必能破之。34;(《旧五代史》)为打造水师,他在汴梁城西开凿34;讲武池34;,日夜操练水军;又命工匠制造楼船战舰数百艘,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水上力量。
首战寿州,南唐守将刘仁赡死守城池。柴荣亲临前线,指挥士兵用34;鹅车34;(攻城器械)撞城,却被刘仁赡以34;火箭34;击退。僵持数月后,柴荣改变策略,派赵匡胤奇袭清流关,切断寿州粮道。刘仁赡弹尽粮绝,被迫投降。《南唐书》记载,城破之日,刘仁赡绝食而死,其忠勇令柴荣都为之叹息。
三征南唐历时三年,柴荣亲率大军,水陆并进。他的水军从汴河入淮河,直捣长江;陆军则沿着淮河两岸推进,连克滁州、扬州、泰州等重镇。显德五年(958年),南唐中主李璟被迫割让淮南十四州,俯首称臣。经此一战,后周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广袤土地,国力达到顶峰。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外,柴荣望着燕云十六州的方向,目光如炬。他亲率水陆大军北伐契丹,仅用四十二天,便连克宁州、莫州、瀛州三州十七县。契丹守将听闻34;柴王34;亲征,不战而逃。《辽史》记载,辽穆宗惊慌失措:34;南朝皇帝莫非神人?34;
正当大军准备进攻幽州时,意外发生了。柴荣突然病倒,昏迷中仍喃喃自语:34;取幽州...取幽州...34;(《资治通鉴》)无奈之下,大军只得班师回朝。六月十九日,年仅三十九岁的柴荣在汴梁驾崩,临终前,他握着赵匡胤的手:34;朕儿宗训年幼,全赖卿家辅佐。34;(《续资治通鉴长编》)
柴荣的离世,让无数百姓痛哭流涕。《东都事略》记载,送葬那日,汴梁城万人空巷,纸钱飘飞如大雪。他虽在位仅六年,却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史学家陈寅恪评价:34;世宗之时,天下之势已趋向统一,其功不在秦皇汉武之下。34;
喜欢。
第4章 柴荣英主振乾坤[2/2页]